在上Dana課程時,經過提醒,我發現原因有三個
- 透過理性腦「評論」
- 我很討厭情緒(麻煩)
- 習慣在話語間不斷填空
我認識不少理性(腦)思考的女生
特徵大概就是能力很強、反依賴、說話有條理
但他們也有蠻多姐妹淘可以互說心事。
那我怎麼沒有?
理性腦本身沒有問題,但如果理性的目的是為了不斷的「解決問題」
來跟你述說心事的對方感受是:「我不重要,我的問題才是重要的。」
之前,我有一個朋友她喜歡的人莫名的失聯了,
我就花了一個多小時,用我的邏輯跟所學替他分析在這段關係裡
她做「對」跟做「錯」了什麼,男生的心態跟做法之間的對應。
努力的成果是朋友後面開始理性的跟我討論未來的做法,甚至可以開始說笑
然而,另一個女生來了,聽了失戀的女生故事5分鐘後,
只是走過去用力的抱了她一下說:「你很難過厚」
結果,失戀的朋友大哭很久很久。
這件事讓我衝擊很大。
我說的道理其實失戀的朋友都懂,
但她卡在喜歡跟受傷的情緒之中茫然
所以失去判斷跟走出來的力量
而陪伴的人只要靜靜的說出他的受傷,
然後一起哭就夠了,人是一種哭完,就會有力量的生物。
回到故事本身,我為什麼辦不到陪伴?
我想跟我本身對「負面情緒」耐受度低有關。
一個人為什麼會討厭身邊的人有負面情緒?
就像是,一個人走在路上看到路燈壞掉,大概就笑一笑就走過去了。
但如果是家裡的「燈」壞掉呢?
那個人大概馬上有種「麻煩」的煩躁感,其實那是因為它是「我家」的燈,
我有責任去把它修好。
把壞掉的燈代換成「負面情緒」,你看出連結了嗎?
「我討厭負面情緒」這個背後隱含:「我覺得你的負面情緒我有責任,
換言之,我必須讓你快樂起來」
所以,我真的很難陪著你就「只是」哭而已。
所以當你一哭,我內心會升起很多焦慮跟無能感
為了讓焦慮緩解,我就開始「分析」跟「評論」
透過「解決問題」「了解現況」來迴避你的情緒。
當你終於不哭了,我的焦慮感解除
可是,你卻再也不想跟我多說什麼了。
我在交談過程中很容易變成像記者一樣
不斷的開啟話題、附和
但這個狀態其實會讓對方很不自在!
這個畫面有點像二軍開戰,
我很害怕所以不斷的把手上的刺槍往前刺
而另一個人只能不斷往後退。
這樣的交談其實是沒有交集及共鳴的。
二個人相處是投接球
偶爾暴投也沒關係
畢竟我也常常因為晃神而留白
(這需要很大自我價值感才能辦到---
有一種,我知道即使我什麼也不做,我也是有價值的)
在關係中的彼此開心就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