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剛升小學,爸媽在路邊經營早餐店。
「阿容你怎麼總是吵吵鬧鬧,坐沒坐相,站沒站相!你到底是不是個女生啊?」阿母邊收客人留下來的杯盤狼籍一邊發出怒吼。
「我又不是故意的,客人沒有聽到我說話,我只好用吼的啊!」
「你還頂嘴,大人說話不能頂嘴!你這是跟誰學的?」媽媽順手往我的手臂掐下去。
「哇!!!!」因為太痛我只能發出單音,一邊往樓上房間篡逃。
場景2
那年我大一情竇初開,好想找人談戀愛。
「聽說班代在迎新宿營後就追到女朋友了,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女生喔!」同學A說。
「……真的啊,那個女生的個性怎樣?」我悄悄的收拾自己碎了一地的心,故做不在意的收集情敵的資料。
「班代說他最欣賞女友安靜又有氣質,他們常常一起在總圖約會說!」同學A興奮的描述他獨家情報。
『原來男生都喜歡這種女生啊……,媽媽說的是對的「安靜有氣質才是女生」。』
場景3
咖啡廰一隅,我闔上書本並舉手招呼朋友。
「剛遠遠就看到一個文青坐在窗邊看書,真羨慕你能專注的把書看完,我每次看沒十分鐘就想划手機,不然就想睡啊!果然T大就是不一樣!太利害了,小的佩服佩服。」
聽完朋友誇張的讚美,我忍不住開完笑的回道:「我能說多虧小時候情場不順,才有更多時間獨處一邊安靜的好好思考人生嗎?」說完自己忍不住大笑出來。
朋友只得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後調侃道:「少來了,明明去年剛結婚還說自己情場不順!」
我,今年三十二歲,曾經一直試著把自己塞進去社會上所期待的「女生」框框裡,讓自己轉換成一位優雅、安靜不多話的形象,或許這樣就有人愛了且額外討人喜歡。
P&G 集團曾拍攝一則『像女孩一樣(Like a girl)』影片廣告,企圖拼湊整體社會文化對女孩的觀感,有趣的事那些長大後的男女演譯像女孩一樣的行為,在鏡頭下顯示出無力、像貓咪一般的輕柔,對照十幾歲的女孩面對同樣的指令,鏡頭下是既有力又直率的施展與呈現,看到這裡也許你能多少認同「女生」也許真的是社會所共同塑造且期待的成果。
在場景3裡我曾經半開玩笑的跟朋友告白說自己的情場不順,才學得安靜獨處的能力;其實這也是我十年多以來不斷勉強自己與社會既定印象碰撞後才明白的道理:「安靜」不指是物理空間上的名詞,而是因為滿意自己現在的狀態,因此心才能不急著變成他人期待的樣子。
就在現在書寫的當下,回頭重新理解當年媽媽眼中我既吵鬧又不合宜的舉動,不過就是因為內向的自己不得已支援家裡早餐店的生意,由恐懼而衍生出的防衛機制罷了!
神奇的事當我開始能將心安靜下來,習慣享受獨處後,就愈能在社交過程感受人與人間的細微的情感交流,當然囉,愛神丘比特也就悄悄地來敲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