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ies

In 大人學平台 心理學 長久關係 焦逃配 課程心得

【課程心得】周慕姿諮商師「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送給焦逃配最佳冷戰溝通指南


美好而成熟的伴侶關係,不是你輸我贏,而是成就彼此。-《雙薪家庭進化論》

我跟我伴侶是典型焦逃配(男方是焦慮依附,我是逃避依附)。而經營這段彷彿二個外星人溝通歷程,我們已經走了超過5年,至今關係一切安好,仍攜手前進中。

相處過程該發生笑鬧、爭吵、婚前焦慮及經營告急一樣都沒少。至於說到二人曾吵嘴的主題,說實話跟所有伴侶/新婚夫妻沒什麼不同,小到家事分配、回婆家娘家的時間分配、三觀、個人/家庭目標需求差異等,面對衝突矛盾,我們也都會在第一時間期待透過溝通解決,只是焦逃配伴侶組合,常常讓交往前期的我們陷入雞同鴨講、愈努力談成果愈慘的窘境。

分享個我們剛交往時的小故事。

那時,我們正在前往電影院路上,但因為開演前還有得時間,老公希望好好找個餐廳吃飯,我堅持買吃的在電影院簡單解決一餐,二人直接在大街上吵起來。我老公不爽我凡事以省錢為最高指導原則(隨便吃),而我氣他只知道花錢不懂得為長遠理財打算(吃館子)。不過,因為我是逃避依附者,所以我通常在吵架的場景裡都會先沉默不語,再被老公(焦慮依附者)用一堆理由夾擊後,最後我再拋出一句「等你冷靜一點之後再來討論」結束這回合。故事還沒完,講不過我的老公當下不爽到直接離開現場,而我自己怒買夜市零食一波,直到電影快開演才意識到老公不見,就在沿原路回頭尋夫,才發現老公其實一直在當初二人分開的地點半徑一公尺內眼巴巴的等著我去找他。根據他本人的抱怨(?)他發起的冷戰對我好像徹底沒用。

諸如此類溝通習慣、甚至連吵架的行為模式都截然不同,乃至冷戰也戰不到點的歷程,其實正是我在文章開頭所說的富含血與淚的焦逃配關係修行之旅。就因為這樣的修行靠自己太難,於是我們總是手牽手去學習伴侶溝通,像是A102戀愛大人學、鄧惠文醫師的伴侶團體、許晧宜老師的溝通課、周慕姿諮商師的講座及書籍也都是一路以來校準並以協助我們以第三者檢視彼此互動的好課程。(課程心得連結由此去)

這裡我想以2月大人學開設的「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伴侶冷戰的章節,結合我們小夫妻一路實作的經驗給曾經或正在經歷的伴侶幾個建議與提醒。

你們是熱戰還是冷戰?

焦逃配在吵架時的經典對話通常是這樣的

焦:你為什麼不能多花時間陪我啊…
逃:…(沉默,臉上抱歉)
焦:你每次都這樣,遇到自己不想回答的就只會沉默,你這樣我怎麼跟你溝通啊
逃:……(低頭不語)
焦:現在是怎樣啊,搞得好像只有我在意這段關係,不然分手啊

讀者可以想像一個畫面:當逃避者一臉無所謂/沒表情,焦慮者就愈拼命拿著刺刀戳,就為了把逃避者逼出反應(哪怕對方哭了或爆怒都好),這樣才能讓焦慮者感覺到對方還在乎關係

換言之,焦慮依附面對關係「異見」傾向熱戰處理(Fight),所以你常會在情侶中聽到女方主動找男友說「我們來聊聊」,但逃避依附面對壓力事件時卻傾向用「冷處理(戰)」(Escape)應對。所以,如果當一對情侶「吵不起來」,除了是爭吵初期是雙方為了「避免衝突,保護關係」外,有些多年來只能用冷戰處理衝突者,其背後一定有更錯綜難解的理由。

註:一般而言焦慮依附女生較多,逃避依附則以男性居多(詳細可以找心理問卷測試)

開啟冷戰的理由

伴侶選擇冷戰的理由,就我觀察一般來說可能是「習慣」+「(曾經)有用」這2個因素。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自己的父母吵架不合習慣用冷戰方式處裡,更深的理由是一方不擅言詞、溝通過程感覺理虧又希望對方先低頭,由於原生家庭是這樣經營關係,30年沉浸式學習讓我們這輩子女從小就學得「面對(感情)衝突時,直覺就先用冷戰因應」,而這是自小習得的「慣性」。

再來,第二個理由是這樣的冷戰方式,可能對某一任的伴侶有效,所以被保留下來,甚至帶到這一任、下一任、甚至是婚後反覆使用,冷戰發動者也會期待透過冷戰達到他想要的目的(通常是讓對方照自己的意思做事),說實話,這種冷戰者內心深處也在賭伴侶在乎這段關係,所以會願意先低頭,只是他或許不知道這樣的結果會帶來關係裡仇恨值累積。

另外,我不排除有一種「冷戰」是為了喊停,希望避免衝突愈演愈烈,間接維持已經有創傷的伴侶關係,只是這種冷戰比較像是迴避問題,而非建設性去解決問題,無益改善現況,我也不是非常鼓勵。(除非,這個問題是陳年無解的問題,伴侶共識選擇理解包容)

面對另一半發起冷戰

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曾指出摧毀婚姻「末日四騎士」,分別為輕蔑(翻白眼)、批評、防衛及默視,而冷戰的歷程多少都摻雜這四個行為,姑且先不論冷戰對於伴侶關係的傷害多寡,光是一次次經歷其中就會當事人身心造成不小的負擔。

若冷戰發生確實無可避免,如何面對另一半的冷戰,周慕姿諮商師在課程建議可用「停、看、應」三階段策略回應。

  1. 停:安撫自己的焦慮,不要被對方激怒,著重在自我照顧,告訴自己停下來是為了減少衝突,極端一點就在心裡跟對方「偷偷分手」,一方面讓自己能夠好好吃、好好睡,另一方面也能讓對方知道冷戰對於你的生活影響不大(總之就是讓他覺得這招沒用,負回饋)。
  2. 看:覺察自己,運用覺察力看進自己當下的狀態,同時發現彼此的盲點,進一步創造理解對方的想法契機。以我跟另一半當年電影前的爭吵為例,其實我們二人都是在自己的價值觀允許範圍提出用餐建議,老公期待透過燈光美氣氛佳的一頓飯,經營夫妻關係;而我因執著金錢加上否定情緒,刻意忽略他的這層善意,最終導致二人執著於爭出事情輸贏,而非關係經營。
  3. 自己情緒逐漸平復,覺得有餘力多做一些事時,建議先從增加彼此正向互動開始,像是摸摸對方的頭、替對方倒杯水、說個笑話之類,另一半也明顯有正向回應時,再試著開啟正向的溝通討論,例如問問對方當下的感受或是把上階段自我覺察的發現跟另一半核對,像是「你是不是希望我們在餐廳時多相處一點?」「因為電影票已經花了不少預算,我希望改吃100~200元的中價位餐廳,讓我們去吃飯吧!」「你剛剛不見是跑去哪裡啦?我有點擔心」
雙薪家庭進化論》一書作者在訪問百對夫妻後,他發現能成就彼此的夫妻會慎重地做出決定ー他們彼此坦誠、相互溝通,而不是含蓄地給予提示,這種「共同協商(couple contracting)」的能力,包含一系列的溝通引導技能,其中我想先分享裡面操作門檻較低,亦能同時減輕前面提到的親密關係「末日四騎士」這類有害的互動模式,那就是體諒。我們可以用兩種方表達體貼。第一種是透過細微的舉動展現寬容與體諒,像是關注他的喜好,或者買個小禮物,給他意外驚喜、替辛苦的對方按摩肩膀等。第二種表達體貼的方式,是對伴侶寬容一些,像是當對方下班忘記順便買麵包回來時,以包容取代責備之類。而這樣的體諒也會在二人間產生感染力,創造出彼此懷抱善意的良性循環,進而為正向溝通奠定基礎。

冷戰過後,該走還是該留?

我自己也不建議處於冷戰關係的伴侶馬上離開這段關係,特別是初期只是在感受上稍感不適的階段,二人心底還想再走下去的前提下。(ps若有一方習慣性把冷戰升級到冷暴力,讓你身心狀況崩潰,我則慎重建議你考慮分手)

冷戰過後更為積極的做法,有能力的一方可以嘗試在風暴過後,多把你在冷戰中的感受在適合的時機跟另一半表達,像是感覺到受傷、委曲及不知所措等,希望對方還在乎彼此的關係,或許有意願調整,甚至進一步學習其他溝通與衝突處理方式,比如透過上課、看書等,也就能在關係經營中給彼此一種打破關係慣性的可能。

建立溝通信任感,重啟對話契機

身為逃避依附的我,其實很佩服焦慮依附的另一半,衝突當下會以維繫關係為人生最高指導原則行動,故能在自己感覺受傷/不爽/委屈時(情緒不反應期)選擇先道歉或示好,讓偶像包袱極重的我有台階慢慢走下來,用那種幾乎傲嬌行為跟他互動。也正是因為5年來這樣來來回回的過程,讓我能跟他慢慢累積出一種難以言說的溝通信任感ー「即使你的拒絕會讓我很難過,但我還是會在這邊等你」的承諾,而這種歲月靜好的默契,或許才是我們即使受傷卻仍堅持一起匍伏前進的關鍵。

我非常喜歡周慕姿諮商師在課堂上分享的溝通六字箴言ー帶著愛,說期待,對照某篇文章曾描述親密關係好像讓人有了軟肋,卻又同時有了盔甲一段成熟大人伴侶的關係,不該是執著在你輸我贏,而是終能在細碎的生活互動看見愛,也能在得知雙方期待竟是如此不同時,仍然選擇體諒,甚至在某一天走到彼此欣賞,最後,祝願我倆的深情,都能被溫柔以待。祝好。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