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Lorna Ladril on Unsplash |
「妹妹,你中秋連假能回家嗎?」「姐,我們主管說人手不足,這週大概回不去了,幫我跟爸媽說聲抱歉」掛上電話,才知道難得家庭團聚又得順延。小妹數月前復工,我偶爾用賴傳遞關心,她不是許久未回,就是深夜傳個「哭哭」的貼圖過來,伴隨短短一行字「好累喔~」。小妹從事服務業,排班制,除基本勞力活外,工作時間需投入全副精神專注於款待客人,這樣日夜高強度情緒勞動,讓妹妹好生疲倦,短時間又不得休息。
細膩就是全方位的體察
小妹一向是家族裡最為擅於體察週遭需求,天冷遞被、熱天送冰,長輩近期的狀況,打給她就能了解一二,還能順便學到一些衛教知識,所以大家都喜歡找他「聊聊」。到了工作崗位,聽說她是最會跟客人互動的外場,那些未能言明的需求,像是看到來訪者陸續穿上外套,便主動將房間冷氣溫度調高,像這類恰到好處的服務,都源自於她天生的細膩,細膩始於專注,即對人事物的全方面體察。
高敏感人的無微不至(包含定義、特性)
像小妹這樣有能力關照周圍環境變化、體察他人需求及情緒感受的人,很高的機率符合丹麥心理治療師伊麗絲‧桑德博士1996年所提出的高敏感人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據博士研究不分國家、年齡、性別,整體人口約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為高敏感人,換句話說,每5位就有1位高敏感人。伊麗絲博士強調高敏感是天生特質,而非環境造成,列舉高敏感人常見的四種特質,包括進行仔細且深入的資訊處理、容易接受過度刺激、情緒反應強烈特別容易與他人產生共鳴、些微刺激也會造成影響,上述特質讓高敏人與他人互動時,24小時全天候,下意識張開天線偵測對方狀態,包括談話內容、當下情緒、微表情及小動作等,綜合(非語言)訊息才能讓高敏人像是擁有超能力一樣,總能即時發現眼前人的需求並做出反應。總合來說,高敏感人的無微不至是奠基於他們對來者的好奇及關愛。
高敏感人註定過勞:深感受,慢恢復
除前段高敏感人對於人的情緒變化敏感外,他們天生的神經靈敏,也會不自覺放大環境裡的聲光刺激,假設某天辦公室施工發出連續的噪音刺激,假設一般員工的感受是1,高敏員工可能感受到是5~10倍的干擾,更別說環境的粉高塵及高光變化,常會讓高敏人坐立不安,難以放鬆,除前面身體壓力外,讓高敏感人最感到困擾的是週遭人的言語「施工的人已經配合你降低音量啦,你太敏感,忍耐一下」「每個人像你這樣要求,大家就不用做事」,這種的話語一多,高敏感人若沒有覺察,很容易陷入自我批評及刻意壓抑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之中。每次的環境變化,都可能造成高敏感人身心內外交困,因其感受深刻,身心恢復緩慢,註定過勞。
有意識的培養鈍感力
根據伊麗絲‧桑德博士研究,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裡面,就有一位高敏感人,換句話說,包括我與小妹在內,我們身邊不乏細膩之人。2020年不論是因疫情壓力及中美對抗國際局勢劇變,業績下滑裁員待業,多數人,特別是高敏感人,都過的格外辛苦。若說高敏感人如何能在這樣變動的時代好好的活著,我認為第一步是「接納自己的高敏感的特質」,不以社會標準自我懲罰,優先照顧自己的感受,像是累了就休息,難過就好好哭一場,感到委曲就離開現場等,從「活在他人眼光的自己」慢慢蛻變為「自然的自己」。
Photo by Paul Hanaoka on Unsplash |
再來,變動年代「有意識的培養鈍感力」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正因為高敏感人很容易放大接收到的訊息,所以常陷入「非黑即白」及「過度解讀」他人的言語及反應,這時候就要「刻意練習表達」。以我自己為例,每當我因為另一半的話感到受傷時,我會多問一句:「我對你的話理解是這樣,我感覺有點難過」,而對方如果不是這個意思也能即時澄清,進一步核對彼此想法,減輕高敏感人的內在壓力累積。如果表達之後對方還是不能理解你所在意的觀點,或是他短期改變有困難,那「有意識」的刻意培養自己對這些事情的容忍度,就像減敏一樣,愈接觸愈接納,像宅女小紅曾經分享她拜託先生照顧小孩的終極心法,就是不求完美,求活著就好,這念頭也在當時解放很多媽媽讀者,上述便是一種透過轉念「有意識」鍛練的人際鈍感力。
結語:細膩之人,最需要好好款待自己
2020年,我們無預警的送走很多人,這讓許多熟悉也好,不熟悉也罷的觀眾感到悲傷、難以接受。總是帶著微笑,鼓舞正面的竹內結子離開了,她也同時是以細膩照料身邊夥伴及家人著稱的細膩之人,或許正是因為她將太多力氣花在關照他人需求,不小心在某個瞬間忘了自己。若你也是細膩之人,感到疲憊,渴望好好休息,請你牢記最高的款待,就是好好照顧自己。共勉之。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