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ies

In 人生攻略 心理學 行銷 理財 讀書心得

[雙11理財]越是容易手滑購物,就越需要理財規劃

「雙11」你是囤貨還是補貨?

也許有的讀者會問,囤貨補貨是有差膩?囤積常是指情緒需求促使累積事物的行為,像是我感覺“不夠”、“多一點我才安心”所以我囤貨;而補貨則是我知道哪些是我目前快用完得補充,或是近期即將需要的東西,而我透過交易取得。

按此定義,請誠實回答:你雙11是囤貨還是補貨呢?

*****

你一天怎麼下單,就怎麼買一生

我先承認,我自己是雙11囤貨大戶,就是你身邊不時見到想到邊滑手機,邊被電商優惠刺激點開各式購物頁(app),自我說服「最近變冷uniqlo特價,所以我得買個羽絨外套過冬」、「書店66折深夜優惠,怒買一波」,總之當下狂刷開心,並買到生活費超支,等到雙11過後收到一堆情緒性消費的包裹納悶自己當初為何而買,哀嚎卡費超支的時刻。

然而,與我消費作風截然不同的是我那計畫性消費的另一半,他同時也是我們家中定期提醒我上網比價補充家用品的總管暨補貨達人,這裡簡單分享他應對雙11都大型購物節及緊接而來的週年慶等計劃性消費技巧。

****

越容易下單的地方,愈該規劃消費

最近因為不離職創業需的關係,近期密集閱讀數本銷售心理及電商經營的書籍,裡頭共通的原則就是:盡可能縮短顧客的消費旅程,換句話說,就是讓客人從看到廣告到付款的步驟越少越好,例如電視購物就是希望你馬上撥電話就立刻下單貨到付款,電商例如momo、pchome就會盡可能優化網頁設計,並且在你所看到的網頁角落放上你可能感興趣的產品(大數據無敵),然後你就不停的講產品加入購物車,最後讓你在有限時間內一鍵完成刷卡結帳。

既然消費心理學建議廠商要無所不用其極都縮短顧客下單的歷程,那聰明的消費者就應該依照這個原則反過來操作:盡可能增加自己結帳的程序與困難或採取計畫性消費。

常見的增加消費困難的方式包括,將信用卡統一給家人保管、有購買慾望就將想的東西盡可能放入線上購物車,讓自己想一晚再結帳、將網路斷線(off-line)遠離手機消費訊息等,這些都是增加自己消費旅程的好方法。

***

計畫性購物的養成(紀錄、抓預算、給決策)

這裡回到我先生的計畫性消費的步驟及前置作業原則。

步驟-1:紀錄

紀錄平時家用品的平均價格及消耗速度,例如本次我幫忙代購的A牌洗衣粉,我先生就跟我說大概是每罐120元,平均每3個月用完一瓶。

步驟2-比價

雙11前打開比價網或(習慣)特定電商通路的網頁瀏覽

步驟3-選定目標,快速結帳

選定目標並綜合考慮產品有效期限及免運費門檻,下單刷卡並完成結帳(因我們家沒有特別研究刷卡優惠,姑且擱置發卡銀行折扣回饋)

上述補貨歷程花費不到15分鐘,既獲得雙11實質折扣,也滿足自身購物(花錢)需求,同時大大降低被多餘消費訊息推播的風險,總之,記得這個大原則,越是容易手滑的消費,就需要好好規劃。

總之,計劃性消費的大原則就是盡可能降低自己做決定的次數及頻率,腦科學研究指出,當你一天下的決策越多,你的意志力是越容易被消耗殆盡,意志力一旦消失就意味著你更容易在無意識之下胡買瞎買!

***

結語:有錢人的練成,始於善用每一塊錢

每當雙11狂歡過後,總是會有很多關於「你是消費,還是浪費」的小資理財文章出現,大抵的意旨是提醒小資族不要過度消費,要善用每一分錢,日本理財書有個觀念很好:「給付金錢是我們向他人表達感謝」,當一個人能力越大,能幫社會解的痛點越多,金錢就會越來越多的流向他,而他就會成為我們口中財務自由的有錢人,這裡我想說的是,越是有錢人,他越會珍惜每一塊流向他的金錢,有錢人的練成始於善用每一塊錢,祝好。

****

#本篇是商周遺珠

#來不及寫完雙11就來勒


圖片來自:unsplash.com

Claudio Schwarz | @purzlbaum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