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ies

In 台股交易 理財

【理財基本功】家人突發重病、疫情又打亂理財規劃…身為上班族,重新盤點財務3點很重要!

Photo by Konstantin Evdokimov on Unsplash
圖片來源:Photo by Konstantin Evdokimov on Unsplash

疫情下除了好好為自己為家人的健康宅在家,最重要的是確保現金流無虞。

自從全台進入3級後,從原本期待2週就能回覆原先正常上下班的生活,殊不知計畫趕不上變化。先是學著上網訂菜自炊、再來是學習適應在家上班的混亂,一切看似準備步入軌道時,住在外縣市鄉下的婆家奶奶臨時重病。

群組裡甚至還有號召家人陸續返家的病危訊息,那時我才知道疫情下,就連以往熟悉的親人團聚、快速安全第一時間將重病的奶奶送大醫院、我與先生傍晚包計程車跨縣市返鄉、苦守一夜確定老人家病情無虞臨時歇腳飯店等,都需要許多金錢及資源才能辦到。

無獨有偶,朋友最近也因母親中風緊急送醫,候診過程也透過臉書哀嘆這年頭沒錢,難以想像將如何渡過這一關。生活劇變下,人雖無從預測黑天鵝事件會在何時或以何種型態降臨,應對重點卻在於個人平日能否有意識的設立財務的緩衝,讓自己在意外發生的當下,有餘裕因應。

本文將以身為資深上班族的身份,分享3招固定薪資上班族適用的財務盤點方法,讓你在意外來臨能不至於因財源窘迫,做出讓自己事後追悔不已的決定。

重點一、緊急預備金就是你的底氣,紓困次之

俗語說:「人是英雄,錢是膽」,緊急預備金就是人自在生活的底氣。一般而言,小家庭所需的緊急預備金,一般都會以半年基本生活開支預估,至於穩定受薪上班族則會以一季做為緊急預備金估算,包含食衣住行,特別是房貸、電信、水電及飲食開支。然而,面對這波又急又暫且看不見盡頭的疫情,建議大家還是要以疫情至少持續到年底,也就是備用金6個月以上準備。

如果平時沒有留意家庭基本開支,依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去(99)年度全國總平均每人每月約需要18K,台北市則25.5K/人月,若以我與先生2人小家庭則估36K*6個月,意即可動支的金流最少要有約20萬可動用,若有房貸及車貸等則應預留更多。這些開支亦可支付像是萬一確診時的醫療費用或是文章開頭的意外狀況。

另外,有些朋友若平時有第二收入來源,像是聯盟行銷(編按:例如業配或開團團購等)、小型電商或外送等,皆可提升財務規劃彈性;加上近期政府針對撫養子女、所得稅或不同行業皆有推出一些短期的現金紓困方案,建議大家可以趁居家空閒時上網了解。此外,受薪族若一時之間無法馬上累積6個月的緊急備用金,建議可以將平時投資金額降低,像是股票、基金等慢慢轉成定存,加上自薪水入帳按月預留5千至1萬元的備用金,積少成多。

重點二、投資不會永遠晴天,永遠要預留現金

有些朋友包括在緊急事故發生前的我在內,都覺得把錢放在定存或活期利率太低,資金運用效率過低,寧可將金錢投入股市或其他較有效率市場賺錢。換句話說,就是將緊急備用金等同於投資的錢,這個想法很容易在急需用錢的意外發生時,迫使當事人不顧漲跌出清資產,加上金錢入帳往往有時間差(像是股市或基金至少都需要2-3天的等待期)容易就會落入帳面富翁,口袋乞丐的窘境。

另外,撇除投資還有一個現金流管理的迷思,很多上班族因為有穩定薪水,習慣先刷卡下個月再付款;加上近年力推的電子支付、電子錢包及信用卡等,搭配宅經濟網購主流,常常不到一晚上就結帳好幾車購物車。一時不察,當月支付額度就達到上限。以我自己為例,前期我跟風購買蔬果箱、上網囤書,順便還訂了平板,當月刷卡金額比我平日刷卡的3倍不止。

下場就是我還得商借老公的現金來繳卡費,臨時婆家奶奶生病的開支也只能暫時以先生代為支付。因為疫情影響,不只是民眾,店家及銀行都努力拼現金,隨之而來的網購優惠、銀行線上繳費優惠免手續費,大家可以多加利用,但最重要的有意識的控管手邊現金流。

重點三、經濟無虞,我額外多做的3件事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的心情總是擺盪在生存焦慮與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的無力感間,相信不少朋友也跟我有一樣的心境。我偶爾會與千里之外的英國閨密視訊,聊聊她一整年與疫情共處的經驗,她總是平靜的告訴我,確實做好清潔守則再來就是放寬心的好好過生活。

若真的想做些什麼,除了靜心、畫畫及下廚等,偶爾到週邊社區餐廳外帶餐點應援、買在地蔬果箱,訂點花支持農友美化室內,行有餘力就捐款吧,給需要我們支持的社福團體,這些團體替我們照拂社會弱勢且被忽略的角落,不至於在疫情籠罩變成台灣破口,行動很小,但涓涓善念才真的是同島一命。

書寫文章的當下,前公司很照顧我的主管請我替他的姪女留意工作機會,原因是她姪女今年4月底新開幕餐廳因為疫情決定歇業,而她還有二個新生兒要養育,日子非常辛苦,我聽罷便將相關求職訊息轉發合作單位,請相識的窗口協助留意。

或許這個動作在很多人眼中非常微不足道,甚至看起來幫助有限,但其實善意是會互相流動,善意會激發善意,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你不知道今日你無意的善舉,明天會化成多大好事在社會流動。願疫情早日過去,讓我們一起領死薪水,然後好好活著,共勉之。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