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egories

In 人生攻略 人生賽局 工作 職場鬼故事 離職 離職去留

(名聲與休假的二難) 離職前是該做好做滿?還是順應公司政策多休假?【職場鬼故事系列文】

Photo by Brendan Church on Unsplash

先來做極端的交接鬼故事

當年,好友小欣到新公司的第一天,按規定在人事單位完成報到,正式被指派到業務部門已臨近下班時間。主管跟他簡單打了聲招呼要她跟準備離職的前手同事交接,前後不到1個半小時,前手將二大疊文件遞給小欣後,一邊隨意翻著內頁,一邊不經意的講著專業術語,小欣聽得迷迷糊糊,一知半解,交接到最後前手拿出最複雜的採購案件,並說了一句:「明天早上要開會,這個要多注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隔天一早,前手的手機就再也聯絡不上,彷彿人間蒸發,而那個臨別時交付的採購案,不僅規格書空白,最要命的是,背後還有許多人事、財務爭議,後來小欣足足花了2年把案件細節釐清,完成協調。


本篇姑且先不談交接相關的話題(先前曾寫過的交接乾貨),這裡我想來聊聊,若你是「準備離職」的人,究竟是該做好做滿,直至上班最後一刻,剩下的休假拿來換錢貼補家用?還是乾脆順應「公司政策」,將剩下的假休好休滿?

休好休滿,是在你已確定交接者上軌道

如果沒有意外或其他考量的話,上班族應該都會傾向在離職前將剩餘休假用掉。特別是離職前,為了要將手上專案好好的告一段落,日常工作量應該會激增。如此超量工作,當然需要一段不算短的休息時間重新恢復,確保順利承接新工作的挑戰。但是休好休滿有個重要前提,就是離職者需要確保交接對象已經能將業務帶上軌道,否則一邊休假一邊接電話、通訊軟體順便回公司信件,那有休等於沒休,純粹請假請心酸的!

做好做滿=換錢+名聲,也不失一種過渡期的財務應援

還有一種則是選擇在崗位努力到最後一刻,像是專案特別複雜,只能由本人帶著交接者處理到最後;或是與其休假在家,不如在規定允許範圍內,將休假轉換成現金,做為職場過度期的「額外津貼」,順便搏得一個負責任的好名聲。


但是這種做好做滿的方案,就要有與下一份工作到任日無縫接軌的心理準備,若是異地赴任或需提前熟悉新環境,則可能會因為準備不足,在新公司內經歷不算短的就任混亂期。

極端選擇外,開口協商前的4個提醒

1、千萬不要走「自由心證」的路線

網路有一句經典的話是:「小孩才做選擇,我全都要」,有些人既想提前休假,又想有好名聲,於是就走一種「我才不選擇,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路線。


在確定離職後,不主動跟主管討論自己的「確定離職日」,同事或交接人問起又含糊其詞,讓事情處於一種曖昧的狀態,彷彿離職事實不存在,日子照常過,還能避開談判的尷尬。但這其實是最差的作法,因為這種「自由心證」會使組織無法妥善安排事務交接,讓很多事充滿不確定性,最終降低的還是組織對於離職者的評價。


2、看看前輩怎麼做

既然勢必得就離職前的工作日給一個說法,那麼有沒有介於「全休」跟「做好做滿」間較為妥當的決策方式呢?當然有,那就是:「跟著前輩走,打安全牌不會出大錯!」,一定有讀者會不以為然,這不是廢話嗎?但是往往前人的做法,會反應一家公司的潛規則,舉例來說,a公司為了保留現金,傾向員工離職前將假休完;b公司則為使交接人更快上手與加速職位遞補等考量,則希望員工待到最後,總之,理由百百種,在檯面上的沒半種,所以看看前輩怎麼做吧!至少保證你能安全下庄。


3、協商的前提,是不委屈自己

有不少人會因為離職的關係,在前公司最後一段日子過得十分不愉快,不管是離職日的決定、 離職的方式、薪資費用或交接安排等爭議,讓彼此分得十分難看。這個都導致離職者在協商過程充滿很多負面情緒,連帶交接的人在聯絡時出現很大的狀況。


例如,開頭的交接鬼故事裡小欣的前輩,據說就是被單位強凹到最後一刻,又不同意將假換錢,最後才會落得離職即消失的狀況,額外增加公司行政成本。


開口與主管談判前,如果確認目前公司的期望與自己期待有落差,那在開口與老闆討論(協商)前,阿米只有一點提醒:所有職涯協商的前提,是以自己不委屈為前提。像是先想清楚個人的底限是希望至少能休3天,還是換一週以上的休假薪水,並且確實在私下協調時清楚向主管表達,因為這樣你才會有為自己盡力爭取過的踏實感。凡事不委屈,這也是為了你與前東家維持良好關係的重要前提。


4、給老闆決定離職日期,就要有全部埋單的準備

最後,就像所有的談判不一定能走到雙贏,多少都有某一方稍微不滿意,特別是在勞資方談判時。除了「不要臉最大」的特殊狀況外,一般都是工作者會是稍微退讓的一方,所以阿米也想提醒,一旦下定決心開口問老闆什麼時候走,而不是先定錨、主動提出自己的底線讓對方知道,你就需要有埋單老闆所有不合理的要求心理準備(所有的談判最好都是由己方先丟價碼或要求,後續磋商才能有主動還價的空間)。

結語:職場裡,所有的決定都該「反直覺」

職場裡,我們常會期待「名聲跟金錢」全都要。但事實上,擅於工作者常是看著「最佳選項」,選擇反直覺的「合理選項」。因為個人利益往往會與團體共同利益衝突,就像你想將剩下的帶薪休假折現,但公司政策卻希望你把假休完,當你想提前休假時,卻發現交接工作細節非三言二語說的清楚,這時候認清自己的職場價值觀就額外重要。


就像文章開頭小欣的前手,若他早就想好自此脫離相關產業,已讀不回、神隱消失對他就沒有什麼損失;但若你是想要長遠的經營工作履歷的人,那麼花一些時間想清楚,不被小利小害影響決策就十分重要。千萬別任由直覺幫自己做決定,否則每次離職就是你被人脈斷捨離的時機囉!


----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